布依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大多來源于本民族的生產勞動、社會斗爭和日常生活,有拋繡球、蕩秋千、賽陀螺、摔跤、踢毽子、鐵鏈械等等,富有民族特色。
拍線球又稱“打拋”,是布依族青少年最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一。線球是用自紡的棉紗線纏成的一個比網球稍大一些的小圓團,布依族青年嘗用它來進行比賽,以達到鍛煉身體和娛樂的目的。拍線球比賽有平拍、轉拍、連拍等方式,可以分組對抗,也可以2人互拍,最后以拍得個數(shù)多者為勝,轉拍和連拍的難度都很大,需要有充沛的體力。
蕩秋千。方征攝于貴州民族大學,2017年5月
蕩秋千又稱“玩秋”,是布依族最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主要有擺秋、轉秋、滾秋三種方式。擺秋時,一般選擇地面平坦、四周無障礙的地方懸掛2根吊繩,吊繩下端系上木板,或用稻草編織成一塊坐墊,人在上面坐著或站著,利用慣性前后擺動,擺動幅度最大者獲勝。轉秋又叫磨秋,先用一根長約2米的原木豎埋入土中作為支柱,再用一根5米長的原木作為秋桿,正中打一圓孔,橫架在支柱頂端,成丁字形。游戲時,男女各在一方騎著或坐著,利用腳蹬地的反作用力騰空旋轉。滾秋也叫車秋,秋盤高約4米,體積較大,形似車輪,盤邊的6根橫木上各掛一個活動的座位。游戲時,6個人坐在盤上按同一方向旋轉,不斷用腳蹬地,使秋盤向上轉動(蕩秋千。方征攝于貴州民族大學,2017年5月)。
賽陀螺俗稱“打格螺”,流行于黔南和黔西南布依族地區(qū),多在春節(jié)、端午和七月半等重大節(jié)日期間舉行,也是學生課間一種普遍的娛樂方式。比賽時,用一條繩索纏住陀螺的圓柱部分,讓圓錐尖端觸地,再用力猛拉繩索,陀螺就會轉動起來,然后用繩索不斷抽打陀螺,使旋轉的陀螺向對方的陀螺撞去,以撞后陀螺不轉的一方為敗家,如撞后雙方的陀螺仍在旋轉,則以先停者為敗家。
摔跤也叫“摔抱腰”,廣泛流行于布依族地區(qū),分平腰和花腰兩種形式。平腰,即甲方抱乙方的腰,乙方抱甲方的頸;花腰,即甲方右手跨過乙方肩膀,從乙方腋下伸出與左手扣緊,形成雙手斜抱對方之勢。
踢毽子是布依族姑娘閑暇時最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和體育活動,踢法有盤踢、拐踢、蹦踢等;有單人賽、集體賽,以踢數(shù)最多者為勝。
圖為貴州荔波縣拉片民族鄉(xiāng)拉柳布依族特色村寨操練節(jié)目 老鐵供圖
鐵鏈械是流行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一帶的一種體育活動?!拌F鏈械”是一種武術器械名稱,由兩根短木棍用繩索連接起來,并在木棍兩頭包上鐵皮而成。表演時不受場地的限制,不限人數(shù)。
除上述普通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以外,布依族民間還有一些傳統(tǒng)的武術項目,包括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等,較具特點的武術項目有“長凳術”“頭帕術”“飛石術”等等。
參考資料:
1.周國炎《布依族》,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14年12月。
2.參考網站:中國民族網、中華民族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