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儺面具
現(xiàn)珍藏于民族文化宮博物館的這件仡佬族儺面具“山王”,清代,長48厘米,寬20厘米,木質(zhì),征集于貴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仡佬族主要聚居于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石阡縣。其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史書所記“僚”人與現(xiàn)代仡佬族在服飾、飲食、房屋、喪葬禮儀、人體裝飾等多方面有相似性特征,他們與仡佬先民有淵源關(guān)系。仡佬族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溫暖潮濕,地形復雜,適應環(huán)境的經(jīng)濟生活方式是山地農(nóng)業(yè),在山地種植玉米等雜糧,在低山平地種植水稻。他們崇拜祖先,相信萬物有靈,崇信多神與巫鬼;受外來漢文化的影響,尊崇佛、道、儒三教。正是這種歷史文化、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背景,為儺文化在仡佬族地區(qū)生存發(fā)展提供了土壤。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儺面具“山王”,就是仡佬族儺文化的代表。
一、儺面具“山王”的形象與來源
儺面具“山王”,源于民間信仰的“山神”“山王菩薩”,傳說它是盤古山化身,又被稱為“山王天子”。
仡佬族崇拜山神,有特定的祭祀山神的節(jié)日。仡佬族一般農(nóng)歷三月初三這天祭祀山神,也有的地方在農(nóng)歷三月首寅或首巳日舉行祭禮。祭祀山神通常是以村寨為單位進行。若只有一姓獨居的寨子,祭祀活動由長房主持;若是多姓雜居的村寨,祭祀活動則輪流主持。村寨附近高大的古樹常會被當作神樹來崇拜和祭祀,有的地方稱其為“獻山樹”。神樹一旦被選定,這片山坡就成了仡佬人心中的神圣之地,對神樹所在地區(qū)要實行保護,禁止隨意砍樹、割草和放牧等任何類型的不當行為。祭祀山神時,只有男子參加,主持人帶領(lǐng)眾祭祀者,面對神樹,恭恭敬敬地獻上祭品,恭請山神前來享用祭品,祈求山神保佑全寨子孫繁衍、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平安祥和。仡佬族三月三祭祀的“山神”,是萬物有靈觀念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信仰,“山神”本身還沒有特殊及固定的具體形象,而是依附于各村寨的“神樹”形象,享受人們的尊崇與膜拜。
儺面具“山王”,相較于三月三祭祀活動中的山神,形象具體鮮活起來。在儺壇祭祀儀式中,山王登壇會先做“自我介紹”:“吾當出世一尊神,四瓣獠牙顛倒生,要問吾的真姓名,吾是盤古山化身”或“吾是師州山王神,金爪鉞斧帶隨身,要問吾的真名姓,盤古是吾山化身?!背~特別對最為形象威猛、最特色鮮明的獠牙和源自“盤古山”的身世做了說明。通常山王的形象特征為:龍頭、雙抱耳神、獠牙外露、眼睛和下腭啟合自如、面色黑紅。有學者認為,儺面具“山王”的這種特殊造型,直接源于貴州民間普遍存在的山神廟中三頭六臂的山神形象?!吧酵跆熳泳褪巧缴裥蜗笤趦畱蛎婢咝蜗笾械闹苯芋w現(xiàn),即這個山王天子的面具形象來源于貴州民間普遍存在的山神”。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所藏儺面具“山王”呈兇惡之相。它頭戴高大的雕花頭冠,大耳,尖尖的耳翅取代了抱耳神,劍眉倒豎,雙眼可自由閉合,鼻梁高聳,大嘴寬闊,下頜活動自如,長獠牙畢露,神情兇猛可怖,面部飾紅黑兩色。其造型、色彩、神態(tài)給人恐怖猙獰之感。
二、儺面具“山王”的使用
仡佬族儺面具“山王”,多用于“沖儺”“還愿”的儺壇祭祀儀式中,它在儺壇正戲中出場,也是依據(jù)儺壇祭儀的需要,配合祭儀的需求而出現(xiàn)。
仡佬族信仰萬物有靈,尊崇多神,也崇信巫鬼。過去,在遇到家宅不幸、家人久病不愈、天災人禍等人力不能化解的危難事件時,要舉行“沖儺”儀式,驅(qū)逐邪惡、病痛,化兇為吉,保護家宅興旺,家人平安。在各種愿望得以實現(xiàn)后,要舉行“還愿”儀式,酬謝神靈。即使一切安好,也舉行儀式祈福延年。儺面具“山王”就在這類宗教意味濃厚的儀式中使用。
“山王”面具在儺壇“沖儺”儀式中被當作神靈進行供奉?!皼_儺”儀式舉行的儺壇設(shè)在主家的堂屋。在堂屋神龕前放置方桌,供奉東山圣公、南山圣母(儺公、儺母),桌前方懸掛繪有各路神靈像的“神案”。桌上設(shè)香案,貢獻祭品。在堂屋還設(shè)有“師壇”、“三花樓”、“八廟堂”等。在“八廟堂”懸掛“八廟神案”,供奉“山王”面具,此時,儺面具“山王”是被敬奉的威武而神力無邊的神靈。
“山王”面具在儺壇法事“山王取魂”中肩負找回主家失落魂魄的神職。仡佬族的師公屬于道教梅山宗派,被稱為“姆董”。他們在儺壇做法事時使用神像、鑼、鼓、印、劍、師刀、令牌、法衣、法帽等法器。當師公請到某神靈的時候,就戴上該神靈的面具念經(jīng)、歌唱、舞蹈,此時,面具成為人神溝通的媒介,也是神靈本身。“山王”出場,戴其面具的師公會唱道:
開山杖來山王神,金爪鉞斧手中掄。
凡間信民有災難,駕起祥云便登程。
手提鉞斧來得快,掌壇法師聽原因。
奉請吾神有何事,快快與吾說分明。
吾神提斧顯威靈,兩斧劈開地獄門。
各殿閻君聽吾命,快快打開鐵圍城。
來到地府無別事,專為凡民取三魂。
若還三魂你不放,將你地域化為塵。
“山王取魂”法事過程中,上演劇目《山王圖》:紂王手下大將秦文玉被狐貍精攝去魂魄,久病不起。請道士、陰兵來取回其魂魄,但均法力不濟,不能戰(zhàn)勝妖魔,無功而返。再委以山王取回秦文玉魂魄的重任,山王歷盡艱辛,經(jīng)過武器大板斧被盜、大戰(zhàn)蝦兵蟹將、奪回板斧、修復武器等各種磨難與考驗,終于在一波三折之后,戰(zhàn)勝狐貍精,成功收回病人魂魄,使秦文玉起死回生。請出山王演《山王圖》,雖也有娛人的客觀效果,但主要目的是期盼獠牙畢現(xiàn)、外形獰惡可怖的山王,能驅(qū)邪除惡,找回家中病人被鬼怪妖魅攝走的魂魄,求得病人康復。在本質(zhì)上,這一劇目中頭戴面具的“山王”的出現(xiàn),是配合法事進行的。它在劇中驅(qū)趕妖魔鬼怪,砍殺魑魅魍魎,是勇猛、強大、智慧的代表,是平安、幸福、光明的化身。
三、儺面具“山王”的制作與工藝
儺面具“山王”是眾多儺面具中的一面,其制作和工藝流程與其他面具的制作是相同的。儺面具的制作選用材質(zhì)多為木質(zhì),其制作流程與制作工藝有久遠的歷史,因它與宗教的緊密關(guān)系,在其制作過程中,融入了制作者的虔誠信仰和精湛技藝,成為木雕工藝在民間的卓越代表。
儺面具選材。制作儺面具所選木材為當?shù)爻霎a(chǎn)。早期人們選用桃木做面具,因為人們認為桃木是“仙木”、“鬼怵木”,有“鎮(zhèn)宅辟邪、驅(qū)邪納?!钡壬窳Α5夷灸静某6潭鴱澢?,干燥后又極易變形。后來人們就逐漸用香樟木、白楊木等代替桃木,這些樹種的木材木紋細膩,質(zhì)地輕便,干燥后不易變形,是很合適的木雕材料。
儺面具構(gòu)思。在面具雕刻之前,藝人要依據(jù)雕刻面具的題材與內(nèi)容對面具進行構(gòu)思。有些資歷淺的藝人還要把事先繪制好的面具圖樣印到木頭坯上,再進行雕刻;但經(jīng)驗豐富的藝人藝高膽大,他們不用樣稿,全憑經(jīng)驗及臨時發(fā)揮。
儺面具雕刻。先確定五官的位置,再從鼻子開始,繼而刻出嘴、眼睛、臉部的輪廓。一般都是首先雕刻出大的輪廓,再進行精雕細琢。藝人使用的雕刻工具十分簡單,多用斧頭、鑿刀。但藝人的技巧性和經(jīng)驗十分重要,為保證面具臉部的對稱,做到面具生動傳神,藝人必須在材料左右兩邊輪番進行雕刻,還要兼顧局部與整體的比例是否恰到好處。
儺面具打磨上漆。面具經(jīng)過藝人的雕刻,已具有所需面具的外形和立體感,但顯粗糙不精細,藝人要再對它進行細部加工。首先要進行打磨,此工序一般用砂紙進行,打磨好的地方會光滑、細膩、線條柔和流暢。其后再進行上色、油漆等工序。儺面具所用的色彩,都有特定的意義。如一般會以紅色面具象征忠勇、剛正、權(quán)力,白色面具象征奸詐、溫和、年輕,黑色面具象征威猛、剛烈、暴戾等。儺面具“山王”,飾紅、黑兩色,正是以色彩所蘊含的象征意義表現(xiàn)山王神的威猛、剛烈、正義以及所向無敵。經(jīng)過這一系列繁瑣的制作過程,儺面具就不僅有了立體的五官,生動的表情,還有了鮮明的性格特征。
儺面具開靈光。經(jīng)過上述工藝過程制作的儺面具,還要進行開靈光儀式,開靈光之后才可在儺壇法事活動中使用。經(jīng)由師公進行上香、請神、求神等儀式,儺面具被賦予神力,此后它就被認為具有了驅(qū)邪逐疫、保佑平安的神奇魔力。
四、儺面具“山王”的功能與文化意義
在萬物有靈、崇信多神與巫鬼的信仰基礎(chǔ)上,儺面具“山王”是人神溝通的媒介,兼有娛神功能?!吧酵酢泵婢咴凇皼_儺”、“還愿”儀式中使用,在與儺壇祭儀相關(guān)的儺壇正戲中出現(xiàn),佩戴“山王”面具的師公,身份也轉(zhuǎn)化為“山王神”,肩負著神的責任,起著溝通人間與神界的特殊作用。“山王神”不僅幫助人間驅(qū)逐鬼魅妖邪,還替人們且歌且舞,娛樂眾神。
“沖儺”“還愿”儀式具有濃郁的原始宗教色彩,但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在民俗的意義上,主家舉辦儺事活動,周圍的鄉(xiāng)鄰會舉家前來相助。在這樣的場合,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由儺壇祭祀儀式、正戲、外戲等得以傳承;在文化活動單調(diào)的鄉(xiāng)村,各種祭儀、正戲、外戲中的歌、舞、說唱等形式,娛神的同時,娛樂著眾生?!吧酵跎瘛币惨运趦畨纼x及正戲中勇猛威嚴智慧的形象與表演,娛樂眾人。
“沖儺”“還愿”儀式中的“山王”神,是人們祈求得到庇護的神靈。他不僅娛神娛人,而且給人們生命康健延續(xù)的希望,給人們生活平安幸福的希望,給人們走出痛苦與不幸,面向新生活的希望。
參考資料:民族文化宮網(wǎng)站,每周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