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家的孩子一出生,家人就到婆王廟祭祀婆王。仫佬族民間傳說,婆王掌管著生男育女的大權(quán),小孩的出生意味著婆王送給的花枝,要去感謝婆王。如果生的是男孩,還要到社王廟里報丁。社王是一地之主,專管一個村的人畜平安。小孩滿月做滿月酒,仫佬人叫做“姜酒”。姜是女人坐月餐食不可少的保健和調(diào)味品,姜酒因此得名。做姜酒,外婆(外祖母)和姨娘們送來繡花背帶、甜酒、雞、蛋、肉等禮品。外婆給小外孫送背帶,是仫佬族做姜酒的最高禮節(jié)。
有了小孩后,人們改變對其父母的稱呼,不再直呼其名,而是把小孩的名字與父母聯(lián)系起來叫“xx爸”,“xx媽”。仫佬語叫“布xx”或“膩xx”。給小孩起名,過去一般都起兩個名字,一個奶名(乳名),一個學名。奶名一般不作統(tǒng)一規(guī)定,隨父母喜好起名就可以。學名則是按宗族的字輩詩中按輩分所排列的字取字起名。
小孩在生長過程中,如常常發(fā)生病痛、災難的,就認為這小孩命弱,得拜認契爸契媽,男孩拜認契媽,女孩拜認契爹。拜認契爹契媽,要根據(jù)五行相生的命理來進行。如小孩是屬金命的,取“土生金”之意,就拜認一位屬土命的做契爸或契媽。拜認關系成立后,意味小孩有了契爸契媽和親父母的雙層撫養(yǎng),將不會有什么災難,逢年過節(jié),認親兩家要經(jīng)常來往。
仫佬人在盛行拜契爸契娘外,還有認大樹、大勒蓬(荊棘叢)、大石頭為契爸契娘的。認為這些自然物也有靈,可庇佑兒女健康成長。習慣上認為大樹屬“木命”,大石屬“金命”,河邊的大勒蓬屬“水命”,土丘的大勒蓬屬“土命”。按“五行相生”之理,替孩子選拜契,拿張紅紙貼在上面,然后擺酒供拜,收拜后將一點酒、飯、肉撒在契物旁邊。
參考資料:
1.潘琦主編,《仫佬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
2.李干芬、胡希瓊著,《仫佬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