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滄源崖畫展示了佤族先民勞動、娛樂等各種場面。
云南省臨滄地區(qū)的滄源崖畫是我國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崖畫之一。自1965年以來,先后發(fā)現(xiàn)崖畫地點15處,主要位于滄源縣勐省、勐來兩鄉(xiāng),分布在東西長約20公里的范圍內。
據(jù)測定,滄源崖畫誕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些崖畫隨日照時間、天氣陰晴、干濕冷暖等因素不斷地變幻色彩,當?shù)刎糇逭f它是:“一日三變,早紅午淡,晚變紫?!?/p>
滄源崖畫分布在佤族聚居區(qū),被當?shù)刎糇逡暈樯袷ブ?。崖畫上的人物圖像,被佤族人奉為“仙人”。千百年來,每逢旱季或年節(jié),佤族和當?shù)仄渌褡宓木用穸家綆r畫地點,舉行莊嚴的祭祀活動,點燃香燭,擺上象征吉祥的祭品,祈求風調雨順。
滄源崖畫到底由誰而作?現(xiàn)在已無法考證,但種種跡象及研究表明,滄源崖畫很有可能系當?shù)刎糇逑让袼鳌T跍嬖簇羯?,就有許多講述古老崖畫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一種說法是,三千多年前,一群佤族先民沿勐董河而上,到達勐省壩,在石佛洞中生活下來。為了給后來者留下路標,他們在沿途的石崖上描繪了各種生活場景,希望后來者能循此找到他們。
另一種說法是,在佤族民間保存著一幅與滄源崖畫內容一樣的布畫。布畫是一個叫艾惹的男孩在一座石崖中得到的。這幅畫教人類種植、飼養(yǎng)、建筑等各種技能。后來有人把畫上的圖案用牛血畫在石崖上,就是今天人們看到的滄源崖畫。1966年,那幅布畫還保存在勐來鄉(xiāng)明良大寨頭人家里,可惜在“文革”期間失去了蹤跡。
滄源崖畫的繪畫原料是赤鐵礦粉和動物血加上含膠質的植物液體調合而成。在灰色的石灰?guī)r崖壁上畫上赭紅色的圖畫,當?shù)刎糇迦朔Q為“梁典姆”。圖案中可辨認出1099個圖形,其中人物813個,動物109個,房屋26座,道路15條,各種表意符號37個,還有樹木、舟船、太陽、云朵、山巒、大地等圖案。崖畫的每一個畫面都有一個中心內容,多為狩獵和采集場面,也有舞蹈、戰(zhàn)爭等內容,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了先民們勞動、娛樂等各種場面,構圖簡練,古樸奔放。
從圖像的線條推測,先民作畫時,面積稍大的部分用手指作畫,細的線條則用樹枝、竹片描繪。
崖畫中人物圖形的描繪,省卻了五官等細節(jié),主要通過變化多端的四肢表現(xiàn)人物所從事的各種活動。動物則強調角、尾、耳等特征,牛的雙角、象的長鼻、豬的肥肚、虎豹之類的長尾,都有形象的表現(xiàn)。
崖畫圖案距地面2米至10米左右,畫面大的高達3米,長達27米,整個滄源崖畫的總面積約四百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