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民間藝人彈奏阿拉其熱瓦甫(左三)
阿拉其熱瓦甫是維吾爾族保留最為原始的樂器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薩滿教,幾千年來,一直在新疆且末縣的各種麥西熱甫中存在,歷史悠久。我們來到且末,和幾個阿拉其熱瓦甫的傳承人見了面:巴拉提·吐爾遜、買買提明·庫爾班、賽米江·買買提,他們都是演奏阿拉其熱瓦甫的民間高手,經(jīng)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且末縣文體局非常重視阿拉其熱瓦甫的保護,將其申報為自治區(qū)級保護項目。阿拉其熱瓦甫被稱為“克依奇熱瓦甫”,意思是放羊人的熱瓦甫。這個信息顯然透露出阿拉其熱瓦甫和遙遠的游牧?xí)r代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恐怕是游牧?xí)r代留下來的記憶了。
我后來到巴拉提·吐爾遜家,他說:“做阿拉其熱瓦甫用紅棗木、桑木、沙棗木最好,但是現(xiàn)在我們縣里生態(tài)太脆弱了,我們大家都很愛惜?!庇嘘P(guān)且末縣的生態(tài)我們早有耳聞,這些年來,且末一直在大搞綠化,和沙漠博弈。對于新疆的各個綠洲來講,從古代絲綢之路開始至今,人口的不斷增長實際上成為脆弱的綠洲超負荷的主要因素,如何保持與自然的和諧,對且末來說,也是一道艱難的課題。
巴拉提·吐爾遜用的是從外地托運來的桑木。陪同我們一同前往的縣文體局書記楊彥龍當仁不讓地當起了講解員:“你們看,阿拉其熱瓦甫分為3部分,即頭部、熱瓦甫把子、熱瓦甫‘肚子’。你們注意了沒有,阿拉其熱瓦甫沒有喀什熱瓦甫那么長?!彪S著他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墻上掛著的一把阿拉其熱瓦甫,的確沒有喀什熱瓦甫長,但形狀差不多。
制作的第一步是在刨好的桑木板上分別畫出頭部、熱瓦甫把子和熱瓦甫“肚子”。然后開始沿著畫好的線邊刨邊拿刀削。買買提明·庫爾班、賽米江·買買提加入到制作中,簡單地分了工,巴拉提·吐爾遜做阿拉其熱瓦甫的頭部,買買提明·庫爾班做把子,賽米江·買買提做“肚子”。頃刻間,房間里充滿了喧鬧。賽米江·買買提把“肚子”畫成了梨的形狀,把梨的尾部兩側(cè)和“肚子”銜接處雕畫成兩個羊角形的耳朵,充滿了童趣和想象力。
下一步該做共鳴箱了,巴拉提·吐爾遜飛快地刨光了4塊板子,摸上去光滑潤手,并一一粘好。然后拿起墻上掛的一張羊皮,用共鳴箱比劃了一下,裁下了同樣大小的一塊蒙在共鳴箱上并扎緊??粗覀兠曰蟮臉幼?,他笑了:“這是我們祖先用的老辦法。”“那弦會不會用羊腸子?”我想起了以往在看一些古老樂器制作時常常用羊腸子作為琴弦的情景。“你說對了!”這回輪到他大吃一驚。
最后的程序是在阿拉其熱瓦甫的“肚子”上挖槽置弦。阿拉其熱瓦甫的音調(diào)獨特,其他地方通常見的熱瓦甫一般有5根弦,而阿拉其熱瓦甫只有3根弦。從左到右為低音弦、中音弦、高音弦,第一根弦上的音調(diào)是5個,第二根弦上的是3個,第三根弦上的是1個。阿拉其熱瓦甫在舉行家庭麥西熱甫、婚禮或是在田間地頭、放牧、出行時,都可以愉悅地彈唱。在彈奏時,琴的頭部一般在右胳膊下方,右胳膊夾緊后,左手壓琴弦,右手的大拇指與食指中夾柳木條片(名為:再合買克)在琴弦上方彈奏。阿拉其熱瓦甫的調(diào)式和曲調(diào)結(jié)構(gòu)簡單、輕快,許多民謠適應(yīng)阿拉其熱瓦甫的聲調(diào)特點而被演唱。代表曲目有《孟布拉克》、《小阿依仙木汗》、《賽古江》、《艾吾孜汗》。彈唱阿拉其熱瓦甫是且末維吾爾人生活中的享受,而演唱的歌曲多以愛情為主,很多為即興式演唱,幽默風(fēng)趣。在悠揚的琴聲中,纏綿又不失粗獷,深情而曠達,令人陶醉。
當我們開始安心享受巴拉提·吐爾遜、買買提明·庫爾班、賽米江·買買提用阿拉其熱瓦甫合奏的曲子時,夜幕已然降臨。在院子里陰涼的葡萄架下,優(yōu)美的曲子和樸實的歌聲盤旋起來。當我再次把目光投向昆侖山的方向時,這個小城、阿拉其熱瓦甫、玉石和那些古老的傳說剎那堆滿了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