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萬方樂奏有于闐。于闐今天稱之為于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于田縣歷史悠久,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扜彌國,主要就在于田這個地方。這里是絲綢之路南道入口和佛教初傳之地,也是兵力最盛的綠洲古國,東漢時已經(jīng)衰落,后被于闐國所并,它的歷史一直是個謎。維吾爾語稱于田為“克里雅”,由克里雅河名而來,即飄移不定之意。今天,生活在克里雅河深處的克里雅人引起了眾多探險者的好奇,卻不曾想到,于田還有一個非常值得關(guān)注的技藝——花氈。
維吾爾族花氈
說到花氈制作,南疆自然是首選,喀什、和田自古以來就是花氈制作的故鄉(xiāng)。如果要優(yōu)中選優(yōu)的話,我要投和田一票;如果要在和田再優(yōu)中選優(yōu)的話,我要投于田一票。經(jīng)于田縣文體局安排,我們終于找到了木尕拉鎮(zhèn)吾斯塘伯希村603號制氈藝人亞生·孜吉的家。在村里,亞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于田縣制作花氈的人不少,但是像亞生這樣名氣大的,還是鳳毛麟角。他幾乎成了于田花氈制作的一張名片,外人到了這里,都會到他家一睹他的技藝。
花氈是維吾爾族的傳統(tǒng)手藝,早在游牧?xí)r代,維吾爾族的祖先就開始用羊毛制作花氈了。南北朝時期,中原漢族的史書就清晰地記述了有關(guān)花氈的歷史。在《魏書·西域傳》中提到過“錦氈”即“花氈”,漢文史籍則稱作“旃”、“施”等。唐代詩人李端所作《胡騰兒》一詩中,就有“揚眉動目踏花氈”的句子,可視作最早記錄花氈的詩句之一。新疆是個干旱少雨的地方,就地取材用夯土打土塊蓋起的房屋冬暖夏涼,實心大土炕在冬天燒熱以后,鋪上羊毛氈,柔軟、隔潮、保暖,非常舒適,而且價格低廉得連最窮的人都買得起。在過去,維吾爾族炕上不鋪床單,人們起床以后疊起被褥,炕氈便直露在炕上。維吾爾族是個十分愛美的民族,按他們的風(fēng)俗,凡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和物品,都要精心地裝飾。使用最多的羊毛氈當(dāng)然在裝飾之列,這就產(chǎn)生了花氈技藝。
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花氈品種有繡花氈、補花氈、搟花氈、印花氈4類。繡花氈是用彩絲線鎖盤針法在色氈上繡出紋樣;新花氈是用彩色布套剪成羊角、鹿角、骨、樹枝、云等紋樣縫繡在氈上,正反對補;搟花氈是用原色羊毛和染色棉毛在黑色羊毛或白色羊毛為底的氈基上擺成各種圖案搟制而成;印花氈是用固定木印模印制的。
維吾爾族是農(nóng)耕民族,但同時也有著發(fā)達(dá)的農(nóng)區(qū)畜牧業(yè),家家戶戶都有搟氈的羊毛。需要的時候,他們自己動手或者請來制氈匠人,就在自家院里鋪開簾席,甩動紅柳枝彈松羊毛。說話間,亞生開始行動起來:“做花氈需要耐心,把準(zhǔn)備工作做細(xì),這樣干起來快?!闭f著,他拿起曬好的羊毛放到已經(jīng)清掃干凈的地上,把彈毛的弓懸于房梁上,在弓背中間拴上繩子,左手握弓,右手拿木錘,有節(jié)奏地把羊毛彈成絮狀,一條氈所需要的羊毛約10公斤。同時,他的妻子已經(jīng)在用芨芨草做好的簾子上,備好了各種顏色的氈條,并擺出了所需的圖案。圖案都是傳統(tǒng)的花卉,有牡丹、石榴等幾十種,由于絲綢之路巨大的文化交融作用,圖案大量吸收了中原文化元素,此后又深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一般沒有動物、人物形象。制作時,不用圖紙,各種圖樣都在工匠的心里,根據(jù)情況不斷變化創(chuàng)造,隨心所欲,在氈條擺好的圖形中填需要的彩色羊毛。
制作花氈
這時,亞生已經(jīng)開始了第二步,他把彈好的羊毛鋪勻,開始噴灑開水。只見他熟練地把水噴向羊毛,然后和妻子一起快速把簾子卷好,用羊毛繩綁緊,再用腳踏著卷好的簾子在平地上來回踏蹬,這樣不停地重復(fù)后,做成了氈坯。亞生停下來解開簾子,拉平氈坯,修整好邊角,又灑上熱開水,把氈坯卷起,這是工藝最關(guān)鍵也是最后一步——他們一起跪在簾上,用雙臂反復(fù)搓滾氈坯,感覺已經(jīng)平整了,夫婦倆又齊心協(xié)力把氈坯展開拉平,放到院子里。此時,亞生長出了一口氣,抹抹頭上的汗說:“晾干了就可以賣了!”
這真是個辛苦活,看完亞生忙完,一個上午就過去了,每天全力以赴也只能做兩條?,F(xiàn)在縣城里也有用土機器打搟的,但遠(yuǎn)不如手工制作的美觀大方、經(jīng)濟實用,所以當(dāng)?shù)厝诉€是選擇手工制作的花氈。
離開亞生家的時候,我望著在葡萄架中掩映的土房,想到了“綠洲田園”4個字,心中有一種無名的感動。就在這樣的樸素田園中,蘊藏了無數(shù)像花氈制作這樣看似簡單卻美妙絕倫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這種來自遙遠(yuǎn)時代的技藝,帶給我們多少值得回憶的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