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lián)
群獅鬧元宵
趕毛狗
打糍粑
制作傳統(tǒng)豆腐干
編者按
“爆竹傳聲又歲除,流年不駐隙中駒。屠蘇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曉廚。彩絢戶庭更郁壘,歡傳院落競樗蒲。老來樂事關(guān)心懶,吟對梅花撚斷須?!?/p>
年,勞累的駐足,豐收的喜悅,更是團聚的歡樂。年,從臘八備起,從除夕開始,一直到十五元宵節(jié)。
辛苦勞作一年的人們,在過年前后的這段時間,闔家團圓、訪親探友、祭祖祈福,以各種方式期盼來年有好運。
在人們心中,幸福就是一家人團聚,闔家歡樂。團圓是中國人心中的一種文化遺傳密碼。每逢春節(jié),多少人長途奔波,歷盡辛苦,也要與家人團聚。
在恩施的城鎮(zhèn)或農(nóng)村,春節(jié)的腳步越來越近,年味兒越來越濃。備年貨、貼對聯(lián)、打糍粑、烙豆皮、灌香腸……無處不在的“年味”迎面撲來。祭祖、走親訪友、趕毛狗等年俗活動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更顯生機。
恩施州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節(jié)俗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個側(cè)面展現(xiàn)了各民族的心理、信仰、道德、倫理、習俗、價值觀、思維方式等。同時,年俗文化又是節(jié)俗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宰年豬
一直以來,恩施人有喂年豬的傳統(tǒng),每到農(nóng)歷的冬臘月,便是宰年豬的時候。宰了年豬不僅可以過個好年,一年到頭吃肉也有了保障。誰家宰了幾頭年豬,豬肉多重,也是村民茶余飯后的話題。老一輩人很講究,宰年豬要看日子,不得和家里人的屬相沖突,否則會給家里帶來不順。比如,家里人有屬狗、屬虎、屬雞的,宰豬的那天就不能是這幾種屬相中的一種??春昧巳兆釉僬埻婪颍€要請左鄰右舍力氣大的男子幫忙,庖湯宴吃完,按頭數(shù)付給屠夫刀口錢。
俗話說“蛙吃跳,豬吃叫”,沒有瀝過水的豬肉最好吃。這一天,主家會請族人、平時走訪密切的親朋好友吃庖湯宴。一頓庖湯宴后,剩余的肉全部制作成臘肉。土家人之所以有腌制臘肉的習俗,與山區(qū)氣候潮濕有關(guān),煙熏之后的臘肉便于保存,而且肉色好看,入鍋燉、炒,香飄幾里。
忙 年
臘月二十邊界兒,恩施人開始忙著辦年貨。烙豆皮、做醪糟、打豆腐、推湯圓,主婦們忙活個不停。一個媳婦兒能干不能干,就看她能否做得一手好茶飯。打糍粑是一項技術(shù)活,也是力氣活,需要族里會做粑粑、力氣大點的男子參與。
豆皮、醪糟、豆腐、湯圓、糍粑都是用自家生產(chǎn)的糧食制作,只要勤快能干,就不愁沒有食材。另外,還得趕集置辦一些拜年的東西。拜年準備送幾個樣,當家人早已安排好了,該買些什么,心中有數(shù)。糖果、糕點、面條、酒等拜年的東西一樣少不得。圖個熱鬧,喜慶的鞭炮煙花、祭祀用的香蠟紙也必須買。條件好些的,還會買些干貨以及新鮮蔬菜,再給家里老老少少置辦幾件新衣。年貨準備得充足不充足,能看出一個家庭日子過得是否紅火。
過小年
恩施人有過小年的習俗,在臘月二十四這天祭祀灶王爺。傳說,送灶時,為了讓灶王爺?shù)教焐险f些好聽的話,人們就用膠牙糖敬他,把他的牙齒粘住,讓他不能隨意亂說話?;蛴镁凭磕ㄔ铋T,醉得灶王爺不再亂說話。除夕夜,再把灶王爺接回來。
恩施人信奉頭上三尺有神靈,做任何事都覺得有雙眼睛在看著,也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心中有敬畏,做事必然會掌握分寸,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好的自律。
民間傳說,這一天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老鼠們顧不上惦記糧倉里的糧食,一個個躲藏起來了。主人家難得消停一天,不用跟鼠斗,正好有閑工夫打掃家里的衛(wèi)生。這種細活兒,毫無疑問地落到媳婦兒們頭上。首先,架起長梯用長掃帚打掃屋梁上的陽塵,主要是灶屋和火坑房,那是煙熏火燎留下的“杰作”。打掃的時候,頭上戴上草帽或裹一塊頭巾,防止陽塵落到頭發(fā)上。接著,把屋內(nèi)旮旮旯旯的蜘蛛網(wǎng)、雜物清除干凈,把地面掃干凈,家具擦干凈。過后再將床上的被褥拆了洗干凈。男人們則將房前屋后的雜草除干凈。一陣忙碌下來,屋內(nèi)屋外清清爽爽。
土家年
以前,恩施土家族人有在除夕頭一天吃團年飯的習俗,也叫趕年。傳說明朝嘉靖年間,土家族將士奉命出征討伐倭寇,為粉碎倭寇企圖趁過年進行偷襲的陰謀,將士便提前一天吃團年飯,第二天突然發(fā)起進攻,大敗倭寇。為紀念抗倭勝利,從此土家人提前一天過年的習俗就被沿襲了下來。土家族為了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為了反抗侵略的斗爭史通過這樣一個節(jié)日民俗被流傳了下來,可歌可泣,對樹立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現(xiàn)在,吃團年飯一般都在除夕這天了。家族大的,從臘月二十七八就開始團轉(zhuǎn)轉(zhuǎn)年,一直持續(xù)到除夕這天。團年的飯菜很豐盛,要有吃有剩。有的人家,燉的臘蹄子、鹵的豬頭肉、蒸的年飯要吃到正月十五。有些人家有意往年飯中撒一把谷子,吃年飯時,家中小孩便說“好多的谷子”,以便圖個吉利。團年的菜必須有一道魚,討個“年年有余”的吉祥。圖吉利,討吉祥,是土家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真實寫照。
吃團年飯前,先燃放鞭炮。只要聽到誰家的鞭炮響了,就可以斷定這家在團年。近些年禁鞭,這個環(huán)節(jié)就被減掉了。要是在遠離城區(qū)的鄉(xiāng)下,團年的鞭炮聲噼噼啪啪,此起彼伏,平時冷寂的鄉(xiāng)村一下子就活過來了。接著舉行叫祖儀式,也就是請過世的先祖?zhèn)儭盎丶覉F年”。這個儀式由當家人完成,先在桌上擺幾副杯、碗、筷,給碗中揀點菜、添點飯,將筷子擱在碗沿邊上(平時忌諱),在杯中斟點酒,一一叫過之后,開始燒紙,再將酒潑在地上,最后倒點茶在地上。叫祖的過程中,要和先祖?zhèn)儭皩υ挕?,期盼他們保佑全家平安。儀式結(jié)束,全家人上桌團年,除非特殊情況,一個都不能少,意味著一家子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吃過團年飯,男人們貼對聯(lián)、掛燈籠。女人們把家人當天洗澡換洗的衣服洗凈晾曬。天色暗下來的時候,當家人帶領(lǐng)兒孫們?nèi)ハ茸娴膲烆^祭拜,點香燭、燒紙、放鞭炮、磕頭。祭祀,為的是讓后輩們數(shù)典不忘祖,繼承先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晚上,一家子坐在火炕或火盆邊談天說地,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有故事的老人擺起龍門陣,聽得孩兒們一個個睜大眼睛,實在熬不住了就趴在大人懷里睡下了。這叫“守歲”,能熬夜的一般會守通宵。
正月初一,天剛蒙蒙亮,當家男子一早起床放鞭炮出天行、挑秧水。誰家起得早,說明誰家勤快。這一天,一家老少都不允許睡懶覺,平日貪睡的小孩子也會被爹媽叫起床。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警醒家人不能好吃懶做,勤勞才能致富。
拜 年
恩施人的拜年習俗,不同地區(qū)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年前拜族人,年后拜丈人。有的地方初一初二不出門,初三初四拜丈人。有的地方還有“有心拜年端午不遲”的說法。
一般來說,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和朋友之間相互拜年。拜年拜年,粑粑上前,糍粑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面條、糖、酒。樣數(shù)的多少、厚薄,顯示關(guān)系的輕重。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拜年,得背個豬蹄子。當然,長輩是不給晚輩拜年的,只回禮,或給晚輩們壓歲錢。
拜年是人際交往的最好時機,通過相互走動,不僅聯(lián)絡(luò)感情,達到和諧的目的,還可以相互傳遞信息,講述彼此這一年來所遇見的逸聞趣事。
年俗活動
恩施人過年,離不開群體娛樂,從城鎮(zhèn)到鄉(xiāng)村,群眾參與程度高,以玩龍燈、玩獅子、劃采蓮船、打連廂、打耍耍為主。
更具特色的要數(shù)正月十五趕毛狗子了。傳說毛狗子(狐貍的俗稱)喜歡偷雞吃,所以必須得趕走。趕毛狗這一天,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先用竹筒做成火把或用木梓油做成燈備用,再砍樹枝搭成棚子,放入草扎的毛狗子,堆放未破節(jié)的竹筒和火炮樹葉。待天黑,男女老少全部出動,在屋邊及路邊插上點燃的火把、燈,然后燒燃毛狗棚,這邊的人群發(fā)出“哦嗬”聲,那邊的人群高喊“趕毛狗子喲!”此時,滿山遍野火光沖天,叫喊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熱鬧非凡。
趣味十足的年俗娛樂活動,需要參與人密切配合,平時有什么隔閡的,通過舉行這樣的活動也就消除了,融洽了鄰里關(guān)系。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明的進步,有些傳統(tǒng)的年俗文化消失了。消失,是因為沒有存在的環(huán)境了,比如祭灶神、祭門神,社會在發(fā)展,恩施人的思想觀念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認為只有靠自己,才靠譜。有些習俗慢慢在消失,是因為客觀對象消失了,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比如趕毛狗子,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毛狗子銷聲匿跡了,趕毛狗子這個習俗活動舉行得越來越少了。有些習俗雖然被流傳下來,但是簡化了,比如拜年,早前或挑或背,不管禮物多重,不管路途多遠,都是如此,后來改為給錢,簡單方便又直接。
任何一種文化現(xiàn)象,其誕生還是消失,既有著歷史的必然性,也有著現(xiàn)實的客觀性,能夠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才有生機和活力,才容易被沿襲和傳承,年俗文化也一樣。
資料來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