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布依族服飾簡介:
白圍腰:以鑲邊金花為腰帶,純白棉布為主體,與“藍半裙”搭配,置于身前,落落大方。
千層底繡花鞋:用各色絲線刺繡絢麗鞋身,圖案嵌入魚、蟲、鳥、獸、梅花、柳芽、楓葉、桃竹,鞋底用數(shù)層白色棉布堆積,再用結(jié)實麻線穿針,密布錐扣而成,俗有“千層底”之稱。穿于腳掌之上,通風(fēng)透氣,納汗吸熱,勝于按摩。
繡球“螞螂”:最里層是一種俗稱“苦練子”的植物種粒,類似馬鈴鐺的一種東西,內(nèi)中空,中空之內(nèi)又有一顆粒,用手搖之咚咚作響。在此之處用層層花布包裹成圓形,然后在最外一層布上用各色絲線刺繡而成,最后在球體外用彩色毛線編織約三寸長的絮狀物加以點綴?!拔涷搿笔遣家拦媚锼徒o意中人的定情之物。也是正月初二“螞螂節(jié)”上的重要物品。
傍水而居的布依族,有“水一樣溫情的民族”的美譽,他們與人為善,與人為伴。威寧彝族苗族回族自治縣新發(fā)鄉(xiāng)布依族的民族服飾也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比如婦女們的包頭,多以白、藍、灰三色為主,以四米為長度,對折成長條形,在頭頂交叉盤錯,菱角分明。
布依族婦女大多是刺繡的能手,她們不但早年為自己親手縫制嫁妝,在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后也為自己的女兒們縫制衣物。
“阿梵”在布依語中意為“包頭”,未出嫁少女的“阿梵”為白色,已出嫁的婦女的“阿梵”為藍色,年過半百的“阿梵”為灰色。包“包頭”先將頭發(fā)盤起來,然后在頭上捆一塊勒條,由于置于頭上過重以及姑娘們愛美的心態(tài),有些姑娘專以勒條作為頭飾。
布依族姑娘的上衣俗稱“花托肩”,肩上秀有五彩荷花簡圖,色彩分明,襯托于藍色、紅色。黑色布料之上淡淡雅雅,因而得名。五彩刺繡還分布于袖口、胸前,久立于旁,頓覺暗香拂袖,宛如出水芙蓉。布依族服飾的顏色也以白、藍、黑為主,新娘裝可以改為大紅色。
布依族婦女的裙子俗稱藍半裙,以白色、藍色、灰色為上腰,藍色為裙擺,只有后半身,因而取名為“藍半裙”,穿時與前半身白色金邊圍腰相配,白藍相襯,超凡脫俗。寓意生前一身正氣,逝后赤膽丹心。身前身后,清清白白,無愧于人于世。
藍半裙制作過程,不僅僅是一種技術(shù),更是一門藝術(shù)。因為藍半裙裙裾看上去很窄,而實際上將它平鋪開去,足足有4米,更為可貴的是,裙身上的所有折痕都是通過手指甲一絲絲掐成的。每掐好一條折痕,就用腳死死地踩住,然后再通過口銜適量的水往布料上噴,再用手指甲掐出一條條折痕,再用腳死死地踩住。這樣反反復(fù)復(fù)地重復(fù)同樣的動作,直至把所有平整的部分掐出皺褶方能結(jié)束。因此做成一條裙子往往要花費數(shù)小時的時間,常常是做完之后制作人就站不起身來,因為腰酸背痛,身體感覺都快僵化了。
然而,遺憾的是這門藝術(shù)正隨著時間的流失,慢慢走向消亡。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慢慢走向消亡的,除了藍半裙的制做過程以外,還有千層底繡花鞋。它完全屬于傳統(tǒng)的純手工工藝品,用各色絲線刺繡絢麗鞋身,圖案嵌入魚、蟲、鳥、獸、梅花、柳芽、楓葉、桃竹,鞋底用數(shù)層白色棉布堆積,再用結(jié)實麻線穿針,密布錐扣而成,俗有“千層底”之稱。穿于腳掌之上,通風(fēng)透氣,納汗吸熱,勝于按摩。因為布依族人遵從“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觀念,所以男子的服飾相對較為簡單、寬松,以便勞作。布依族男子主要的服飾只有赤膊相邊馬褂和寬松的喇叭褲。
資料來源:貴州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