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哈尼族的喪葬風(fēng)俗中有一系列的儀式。
搓厄厄
哈尼語音譯,意為“哭死人”,是哈尼族的喪俗。哈尼族認(rèn)為生命是有限的,凡壽終正寢的老人,都要舉行“搓厄厄”儀式,哭喪氣氛是歡樂多于憂傷,而年輕的人死亡或非正常死亡,則認(rèn)為沒有享盡天年,是真正的悲哀,故不行搓厄厄??迒蕦iT有訓(xùn)練有素的“搓厄厄瑪”(即哭喪女),本家婦女中有長于此道的,可以不用,一般請外人來哭,意為“我心中的悲哀像高山一樣大,壓住我的舌頭哭不出來,還是請一個文明的人來代表我表達心意吧?!绷硪挥靡鈩t是為了增添歡樂熱鬧氣氛,請來的搓厄厄瑪就不止一人而是幾個到十幾個。她們先坐在棺材前哭唱親人的悲傷和死者的生平,待送葬的人大體聚齊,就雙手摔一碗酒,輪流向到場的人們(不論男女大?。┚淳?,受敬人如不善唱,則雙手接過,吸飲一口奉還,若善唱則倒一碗酒,將兩人的酒碗在桌子上放齊,然后展開盤問性的對話。搓厄厄瑪采用固定的哭葬歌調(diào)為基礎(chǔ),每節(jié)之尾加進歌者深沉凄楚的呻吟,再配以涕淚交加的抽泣,使生者悲哀的情感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對唱者若非婦女,則不用“嗯—哼”的嘆飼。對唱內(nèi)容一段從桌上的酒起始,如問:生著七條嗓子的搓厄厄瑪請你說一說。這碗酒是什么酒,是高粱酒還是包谷酒,是歡樂酒還是傷心酒?最先釀酒的是哪個,最先喝酒的是哪個?”對方一一回答。對唱的范圍無任何限制,從造天造地、人情風(fēng)俗,直到碗筷桌椅、衣飾穿戴無一不可。在較為隆重的場合(殺的牛多、吊喪者多),這樣的對唱則往往連續(xù)幾天,甚至死者已抬出掩埋完畢,對唱還處于高潮中。搓厄厄瑪?shù)膱蟪暌话闶鞘畞碓X,但她們爭奪的主要目標(biāo),是插在獻神的雞背上、象征著歌手聲譽的那朵銀花。
搓西八堵
哈尼語義是“送葬”。哈尼族的送葬出殯是家族內(nèi)最盛大的集會,屆時寨內(nèi)寨外的同姓東家成員都須聚齊,男女一律盛裝(黑衣黑褲黑包頭),女子佩帶所有銀飾(古時佩戴海貝),一人打一把黑布幡。成群結(jié)隊,前呼后擁,蔚為壯觀。親眷中,地位最尊顯的是舅舅。主人死后,兒子不計路程遠近。要親自去把舅舅背來家中,對他磕頭下跪說:“我們不是不孝順老人.他病時請過多少貝瑪退鬼,吃過多少藥治病,千方百計治療.終于無效,不幸去世、麻蛇大是龍,人大是阿舅,請阿舅體察我們的苦心!”說完要送數(shù)十至上百錢給舅舅。死者為女性,則給衣裳一件。送葬的親戚必須按親戚程度送祭祀,大多是豬、雞、鴨、鵝之類,舅舅的禮最重,富者送一至數(shù)頭豬,往下者送雞。出殯日門前擺齊祭品然后行“嘎瑪梅”(開眼禮)。導(dǎo)引著為貝場,同姓中的男老年爭抬棺材。大兒子走在一側(cè),手拿院搞則,不停地在田村上剛好,意為死者油氣大;宋時廣,子孫多,這些好東風(fēng)不少帶去;兒子u也則張開衣兜,按住”大兒子掃下的“壞”如此行進到基地,下藥,掩埋?,F(xiàn)今其程序有所減略。
詩比那比亞
詩比那比亞是哈尼族的決算習(xí)俗,哈尼,吾意為“家往亞潤州Z洞”。即人兀R,姿用棉花將地者的藥孔、耳朵、喉嚨震住,甘子則DJ白布纏裹,兩千兩湖的大拇指用線系好,下巴上放幾片班片(古時放九個海貝瑪,現(xiàn)在用幾元人民幣代替),塞住洞孔,意為死后可以安靜地睡覺,裹身的白布是死者該體的衣裳,拴住拇指是叫死者不要急急忙忙上路,吃飽喝足再走,下已上的錢,是給他到半路買水買酒買衣服的。
參考資料:
1.曾豪杰;云南哈尼族的形成及其啟示[J];滄桑;2008年02期
2.馬居里;元江縣那諾鄉(xiāng)哈尼族宗教信仰及其主要活動調(diào)查報告[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