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門巴族與藏族關(guān)系密切,在生活習(xí)俗及服飾方面受藏族影響較大。
門隅地區(qū)的男女都喜愛用羊毛織品氆氌為原料,穿氆氌袍和絳紅色的長袍,腰間系一條赭色腰帶;女子內(nèi)衣以棉織和蠶織品做原料,顏色絢麗多樣,無開襟、無領(lǐng)、無扣子,只開一個圓口或三角口由頭套穿。外加長袍及上身穿黑氆氌做的“熱故”(門巴語,留有邊子的短服),下身腰部圍一塊白氆氌做的“吉瑪”(門巴語,圍裙)圍裙,并在圍裙右下角綴有“雍仲”(藏語,意為堅固、永固。原始宗教苯教奉為神秘字,并以左旋逆時針方向之形字紋作為代表)吉祥圖案,有的繡有“日月吉祥”圖案。
門巴族的帽子獨(dú)具特色,邦金上游的門巴族,無論男女都戴褐頂橘黃前部留有缺口的“巴爾賈”(門巴語,帽子)。據(jù)說是模仿蓮花生大師的法冠而制作,寓意富貴、吉祥。門巴族的圖騰帽,翻沿是橘黃色氈絨包藍(lán)綢布邊,是用當(dāng)?shù)爻霎a(chǎn)的一種特殊的草根染料染成的,醒目鮮艷。戴帽時男子缺口在右眼上方,女子缺口偏右腦后。邦慶以下都戴橘黃或灰色氈帽。有的插孔雀翎,帽的下沿有若干條穗,兩種帽子都鮮艷奪目,大方別致。門巴族的長靴,底子用一塊牛皮包制,靴筒用黑紅色的氆氌鑲配縫制而成,用松軟的干草和棉毛料做鞋墊,穿起來既輕便又美觀。
門隅南部地區(qū)的門巴族婦女,不分老少,袍服外披一張較為完整的小牛犢皮或巖羊皮,毛朝內(nèi)、皮板朝外,牛皮頸部朝上,尾部朝下,略做加工、而且四肢皮伸向兩側(cè)。以此為美飾,吉慶節(jié)日或訪親會友,都要披一張新牛皮做盛裝。傳說,唐代文成公主進(jìn)藏時背上披著皮子以避邪,后來此物賜給門隅婦女,后此物就成為門巴族婦女歷來沿用的裝束。
門巴族的男女裝飾品豐富多彩,別具特色。除綴有松耳石和珊瑚耳墜外,胸前還掛有五顏六色的串珠和“嘎烏”。嘎烏,藏語,意為護(hù)身佛盒。金屬制成,形制各異,大小不等,內(nèi)裝佛教經(jīng)卷和佛像,信教群眾作為飾品佩戴,以此護(hù)身。男女都戴銀質(zhì)、銅質(zhì)、藤質(zhì)手鐲和戒指。婦女們都喜歡梳兩條襯以黃、紅、紫、淺綠綢線的辮子,盤在頭上或帽子上。男人們喜歡留過頸部頭發(fā),佩戴松耳石耳墜,有的胸前還佩戴黃色瑪瑙和珊瑚做的項飾品,腰挎“丘烏”(門巴語,砍刀,用獸皮包制),腰間插小刀,顯得格外威武端莊。
墨脫一帶的門巴族,由于氣候的差異,過去,男的不戴帽子,頭發(fā)編成辮子,一般不穿鞋。女的喜歡戴耳環(huán)、手鐲、戒指。穿著上男女服飾白顏色的多,分長袍、裙子、短衣、短袖,用棉線或羊毛線編織而成。婦女喜穿豎條紋裙子,有紅、綠等顏色,式樣相似,選料各異。
參考資料:多布杰,《中國門巴族》,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