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佤族英雄江三木落受命護送本族圣物到巴繞克神壇,鼓神梅繞格一路隨行。其間,他們歷盡苦難,但英雄不退縮、不躊躇,意志堅定地把圣物送到了目的地。圣物里裝滿的是掌管童貞與熱情的種子娘布蘿,在春天播撒下去,讓英雄江三木落的精神一直傳承至今。在現(xiàn)代佤族的“摸你黑”狂歡節(jié)中,佤族群眾身上依然充滿著火熱的童年激情。
看點一:
被譽為“大陸版《賽德克·巴萊》”
《圖騰之旗》滄源佤族篇全片無對白,超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如一首宏大的視覺交響詩,勾勒出亞熱帶的奇觀叢林景象,是一部拍給全世界“綠色饑渴”的眼睛看的影片,被贊為臺灣史詩大片、廣受好評的《賽德克·巴萊》的大陸版。
看點二:
展現(xiàn)佤族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和圖騰文化
《圖騰之旗》滄源佤族篇展現(xiàn)了佤族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從最原始的狩獵到集市的產(chǎn)生,期間還穿插著愛情故事。伴隨影片主人公的護寶歷險之路,觀眾將充分領略滄源的鐘火房古林、芒來峽谷、糯良黑石林等神秘蒼遠的奇絕風光,感受原始部落符碼信息龐大的圖騰文化。
對話
導演楊蕊:佤族身上有人類童年時代的精神
問:《圖騰之旗》是如何醞釀創(chuàng)作的?
楊蕊:《圖騰之旗》微電影系列這個概念最早提出是在去年年初,當時北京民族電影展主席牛頌先生提出了“新文化”電影觀的概念。他說,其實我們各個民族都有很多先進的民族文化,希望能夠?qū)⑺鼈兲崛〕鰜?,在今天這個時代重新被人關注。少數(shù)民族的很多文化觀和價值觀需要重新被認識。
經(jīng)過我們多次交流后,就策劃出《圖騰之旗》微電影系列,這個系列的首部滄源佤族篇也孕育而生。這個系列是以商業(yè)類型片的敘事方式,結(jié)合人文地理微電影的方式拍攝的,這在全國可能是首例。我非常感謝滄源縣委書記齊騰武給予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的莫大支持,使我們能夠深入滄源的山山水水,深入到佤族群眾中,汲取我們所需要的創(chuàng)作養(yǎng)分,這樣才能夠拍出一部好的微電影。
問:作為一名女導演,是什么樣的情感支撐您把這樣一部“血性”的片子貫穿下來?
楊蕊:說到“血性”,我并沒有覺得它純粹是陽剛之氣,我覺得它應該是全體國民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電影的海報,用了一個鼓神的后背,那堅挺的脊梁,本身代表著我們?nèi)祟悆?nèi)心一種堅撐不倒的信念。我覺得《圖騰之旗》滄源佤族篇不僅僅是一部血性的史詩,更反映出我們精神上趨向陽光的一個特質(zhì),這也是我內(nèi)心真正噴涌而出想表達的東西。
問:在這部片子當中,哪個鏡頭的拍攝讓你印象最深?
楊蕊:這次拍攝非常艱難。因為所有好看的景點、原始的景點都在深山老林里,最多要三四個小時才能進到取景地拍攝。此外,還要受到光線條件、器材搬運、時間限制等因素的影響。為此,大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很重要的一個場景是拍攝鼓神。鼓神在這個片子里面是一個象征性的角色,要通過他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整個片子的靈魂。我們用了兩天時間專門拍攝這個鼓神。在片子中可以看到鼓神的肌肉不斷地變換著張力,有種強大的力量蘊含在里面。如果說觀眾從這個鼓神的身影中,能夠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希望傳遞出來的這種激情,那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
問:《圖騰之旗》滄源佤族篇的部分表現(xiàn)手法比較隱晦,會不會導致理解障礙?
楊蕊:我覺得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是有幾層含義的。第一層就是觀眾能夠第一時間被這種震撼性的影像、創(chuàng)作者從內(nèi)心蓬勃而出的激情所感染,我覺得這是成功的第一步。一部好的電影,它必須要有一種精神的吸引,有不斷回味的誘惑力。電影的拍攝場地云南滄源,7年前我第一次去的時候,覺得它有一種天然的、民族的率真與野性。這7年來,我不斷地深入進去,才發(fā)現(xiàn)它的神秘和原始對我的誘惑力之大。它就像一口古井,源源不斷地給我精神上的滋養(yǎng),我想一部好電影也應該是這樣的。就如同我們翻閱一本好書,打開有吸引力的封面,然后會逐步看到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邃的內(nèi)容和精神。
記者:為什么選擇滄源佤族篇作為《圖騰之旗》微電影系列的首部?
楊蕊:因為我覺得它代表著中國少數(shù)民族身上一種非常寶貴的氣質(zhì),這種精神氣質(zhì),一旦彰顯出來,它會滋養(yǎng)全體國人。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我覺得它代表了人類童年時代的一種精神,可能這種童年時代的精神,我們很多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