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婚俗禮儀,雖然在不同地區(qū)各具特色,但總體來說大同小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彝族婚嫁活動呈現(xiàn)出大變化的趨勢,但一些古老的傳統(tǒng)習(xí)俗仍不同程度地保留著。在四川涼山金陽縣,至今還可以看到潑水、摔跤、搶親、背新娘等彝家四大經(jīng)典婚慶活動。
潑水
潑水
彝族結(jié)婚,須由男方派“顯姆”(接親隊)到女方家,把新娘背到婆家。背新娘的小伙子,多為新郎的弟弟或本家族中同輩分的青年。接親隊伍(馬兒、車輛也算在內(nèi)),必須以單數(shù)組成。
彝族人認(rèn)為,清水能驅(qū)惡除邪,送走妖魔,帶來幸福,因此接親、送親都要潑水。接親這一天,新娘的姐妹組織鄰近的婦女早做好了準(zhǔn)備,躲藏在房前屋后或墻里墻外,只等接親隊伍到來。當(dāng)接親隊伍東瞧瞧,西望望,小心謹(jǐn)慎地走進女方家門時,一瓢瓢、一盆盆清水就會劈頭蓋臉地潑來。用水方便的地方,人們還直接接上水管射,令接親者防不勝防,一個個被淋成了“落湯雞”。他們有時也會趁人不備,搶過女方手中的水桶或水盆反擊。在一片歡鬧聲中,姑娘們不斷展開攻勢,越“戰(zhàn)”越猛,而接親的小伙子們則難以招架。
彝族婚禮一般在冬季進行。迎親的小伙子雖然要忍受潑水的寒冷之苦,但任憑新娘家的姑娘們怎樣使“壞心眼兒”,都不能有任何怨言,更不能生氣。
摔跤
摔跤
迎親宴畢,一般都要舉行摔跤比賽。先由女方家派人用酒邀請,接親隊伍應(yīng)邀派出選手。在比賽中,只有把對方摔倒在地才算贏,如果雙方同時倒地,則比賽無效。
雙方的輸贏不計參與人數(shù)而只計場(次)數(shù),且不管哪方輸贏,都不能有任何一方全輸,這樣不僅輸家沒面子,男女雙方也會認(rèn)為這樁婚事不吉利。因此,男方在派接親者時,都要選強壯的小伙子,而女方家也要派摔跤技藝高超的小伙子參賽。
搶親
搶親
彝族人接親,是通過“搶”的方式進行的。接親者想早點兒背著新娘上婆家,而新娘的姐妹們則想讓新娘多留一會兒。當(dāng)接親者來搶新娘時,圍在新娘身邊的姑娘們,把煙灰抹在手掌上,或拉著、或抱著、或追著去抹接親的人,那些接親者便一個個成為“黑花臉”,讓周圍的人們見了哄堂大笑。
黑色在彝族人的心目中是吉祥的顏色。如果被抹黑了臉,就能吉祥如意,平安無事。而接親時,抹黑臉是姑娘們的專利。淘氣的姑娘有的在煙灰里加入油和鹽,有的則加上辣椒面,“害”得被抹了黑臉的小伙子眼淚直流,卻無可奈何。
背新娘
背新娘
彝族新娘出嫁時,雙腳是不能落地的,不然會被認(rèn)為不吉利。因此,彝族也就有了“背新娘”的習(xí)俗。
背新娘時,必須將新娘的兩腿交疊在一起,使新娘側(cè)身臥在接親者的背上。接親者背上新娘,在未到達(dá)婆家之前,不能讓新娘的雙腳觸地。在換人背或稍作休息時,也必須將備好的披氈或毯子墊在地上,扶新娘坐在上面休息。
如果路途遙遠(yuǎn),就只有讓新娘騎馬了。而新娘身子柔弱,面部被黑絲帕蒙住看不見路,因此,在馬背上坐不穩(wěn),途中必須有人扶著前行。不管路途有多么艱辛,背新娘的小伙子寧可自己打十個滾,也會把新娘平平安安地接回家。